兩部門出手!專項整治虛假認證
發布日期:2023-10-13 瀏覽次數:1749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和公安部聯合印發《市場監管總局
公安部關于開展虛假認證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聯合部署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整治虛假認證違法行為,提升質量認證的有效性和公信力,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市場經濟、商品社會中,各種認證體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節點的檢驗、確證,為特定廠家、企業、商品或服務,提供了可靠性背書,以及市場準入的通行證,表明有關廠商、產品“審核過關”,符合相關標準與管理體系的要求。這樣一份“證明材料”,往往關聯著經營資質、投標資格與消費者認可等關鍵性資源。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認證業務的生意化、乃至黑產化,愈演愈烈。由此導致的后果,貽害無窮。比如說,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行徑的“漂白化”,一些劣質商品憑著“虛假認證”搖身一變、魚目混珠,凡此種種,給消費者帶來了嚴重誤導,也破壞了市場優勝劣汰的健康生態。
虛假認證亂象層出不窮,源頭治理刻不容緩。新近開展的專項整治,正是傳遞了直面問題、根治問題的監管意志。這次市場監管總局和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通知,就虛假認證的“重災區”以及整個“灰色產業鏈”,有著清晰的認知,并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其中專門提到:集中清理網絡交易平臺出現的“當天出證/報告”“直出證書”“不送樣檢測”“確保通過”等涉嫌虛假認證、虛假宣傳信息——這一舉措,堪稱釜底抽薪。一方面,能夠切斷“虛假認證”買賣雙方的交易紐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形成理性、準確的“認證觀”。
“認證”是基于事實、呈現事實,而絕非立場先行、按需定制、收費發證。集中整治虛假認證違法行為,讓各類認證回歸科學、中立的本位,重拾公平公正的道德倫理,使之扮演好質量安全“守門人”角色,這是重建行業公信力、守護市場良序的必由之路。
來源:深圳特區報
《通知》強調
要嚴厲打擊認證機構買證賣證、虛假認證,未經批準開展認證活動,偽造冒用認證證書和檢驗檢測報告的違法行為,堅決遏制虛假認證勢頭;要集中清理網絡交易平臺出現的“當天出證/報告”“直出證書”“不送樣檢測”“確保通過”等涉嫌虛假認證、虛假宣傳信息,規范認證活動網絡營銷。依法關停相關虛假網站和非法網站,從源頭治理虛假認證交易;要狠抓主體責任落實,督促認證機構、網絡交易平臺對照法律法規開展自查自糾,不斷規范認證行為。
本次專項行動將充分發揮各部門作用,加大行刑銜接、行紀銜接力度,壓實認證機構、網絡交易平臺主體責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升認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