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在线-97人人爽-97人人模人人爽视频一区二区-97人人插-亚洲一二三在线-亚洲一二三四2021不卡

X
山西領拓認證有限公司 讓中國企業受世界尊重

咨詢熱線19935563925

以節能增效為抓手 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發布日期:2022-08-24 瀏覽次數:1595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立足自治區實際,明確了內蒙古“雙碳”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同時,《實施意見》將節能增效降碳全面融入內蒙古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各領域“雙碳”工作中,是內蒙古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以節能增效為抓手 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一、充分認識節能增效對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作用

  節能增效是內蒙古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發達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經驗表明,通過提升能效大幅度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相關研究顯示,節能增效對我國推進碳達峰工作的貢獻率接近七成。化石能源消耗是內蒙古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與末端治理和清潔能源替代的減碳路徑相比,大幅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從源頭協同推進化石能源消費減量和二氧化碳減排,是基于當前內蒙古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特征下,效果最明顯、經濟性最優的降碳途徑,應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視。

  節能增效是推動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自治區產業結構以煤炭、電力、冶金、煤化工等能源資源型傳統產業為主,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0%以上,能源消費量占規上工業能耗的比重接近90%。高耗能產業的擴容和對高碳能源的慣性依賴是內蒙古完成能耗“雙控”目標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內蒙古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難點所在。要堅持把提高能效作為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依靠“能效紅利”推動內蒙古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加快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確保如期實現“雙碳”目標。

  節能增效是優化內蒙古能源結構的前提。自治區能源消費總量大,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推動內蒙古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僅靠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無論從經濟性還是現階段的技術可行性而言,都存在較大難度。務必要把節能增效作為能源轉型變革的關鍵前提,大力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促進用能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高效型轉變,大幅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節能增效是保障合理用能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選擇。我國當前發展強調“穩”字當頭、“進”字發力,需穩投資、促增長,這便凸顯出了能源這一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在“雙碳”背景下,能源倡導有效供給和高效利用,這與目前內蒙古尚待扭轉的較為粗放的用能方式形成沖突,尤其在工業發展、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部門對能源仍屬硬性、剛性需求的階段,能源供應保障存在較大壓力。節能增效是破解目前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通過節能技改充分挖掘存量用能空間,既可緩解能源供需壓力,完成“十四五”時期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15%的目標任務,又可持續滿足內蒙古能源需求增長、保障企業合理用能需求。

  二、突出重點,有序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

  節能增效工作覆蓋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統籌協調、系統推進。《實施意見》提出“實行全面節約戰略,推動節能降碳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結合,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要求到2025年,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到2060年,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國家要求,碳中和順利實現。內蒙古須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堅持節約優先、效率優先,將節能貫穿于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意見》提出,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植綠色低碳產業,實現產業升級和節能降碳雙發展、雙促進。《實施意見》要求,新建“兩高”項目工藝技術裝備須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須達到國家標桿水平或先進標準。深挖存量“兩高”項目節能減排潛力,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綠色服務等新興產業,逐步形成煤炭產業和非煤產業占比合理、良性互動的產業格局。

  優化能源結構。《實施意見》提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積極發展新能源,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等重點任務,多措并舉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從節能增效工作方面,一是應加大“兩高”項目綠色化改造,深入挖潛;二是大力開發風光資源和生物質能,強化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構建多元互補、穩定高效的新能源供應體系。

  交通運輸體系節能降碳。《實施意見》將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交通方式電氣化、清潔化、智能化水平,鼓勵公眾綠色低碳出行等措施作為推進交通運輸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途徑。具體包括持續提升運輸組織效率,不斷提高鐵路承運比重,推動綜合交通體系協同發展;推廣低能耗運輸裝備,加大鐵路電氣化改造,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建設適應高比例電動化出行的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和新能源供給設施;加快建設充換電、加注(氣)、加氫、機場岸電等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數字化水平,積極運用大數據優化運輸組織模式,引導公眾優先選擇綠色低碳出行方式。

  城鄉建設領域節能降碳。《實施意見》要求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低碳轉型,大力發展綠色節能低碳建筑,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實施全過程節能管理,一是科學合理規劃,杜絕大拆大建;二是加強設計和施工管理,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示范項目,提高綠色建材利用水平,開展綠色施工;三是優化既有建筑用能結構,實施建筑光伏一體化,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和熱泵、生物質能等清潔供暖,實施建筑節能改造。

  三、多措并舉,形成推進節能增效工作政策合力

  節能增效降碳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涵蓋面廣,涉及領域眾多,單純依靠政府、市場或單一政策難以達成目標,需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共同發力,多措并舉。《實施意見》從技術、經濟、機制建設、政策標準等方面提出了多種政策支撐、保障節能工作。

  制度建設方面。一是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實施強度約束性和總量彈性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二是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合理設置新上項目能耗強度標桿值,強化新上項目能耗強度評估,將高耗能項目全部納入用能預算管理。三是實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目標責任制和節能考核評價制度,健全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體系,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審計,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和應用。四是健全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完善常態化節能監察和能耗雙控監測預警機制。五是完善市場化機制,鼓勵各地區探索建立節能量指標有償收儲機制和節能量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權交易機制,同時發展市場化節能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積極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

  技術政策方面。一是要加大存量項目的技術改造力度。全面開展節能診斷和能效評估,加快制定并實施節能技術改造行動計劃,加大節能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綠色節能改造,打造能效“領跑者”;二是發揮能效標桿引領作用。落實《實施意見》要求,新建“兩高”項目工藝技術裝備須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須達到國家標桿水平或先進標準,新建數據中心須達到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標準;三是重視科技引領推動技術降碳。加強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發揮科技創新在自治區節能增效降碳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內蒙古自治區節能降碳中心)